社交幣:設計師很有必要了解的非專業知識

人都有追求利益的本能,想要用戶分享你的產品,就必須給用戶提供“利益”
近期大多數的小伙伴因為疫情一直持續處於自我隔離在家辦公的狀態,這段時間除了忙工作除外也在思考自己的接下來能做的一些事情,給自己定一下2020年的目標,可能現在的目標會隨著時間進行迭代生長,但還是會給自己定下一個努力的方向。今天這篇文章和大家簡單的聊一下可以說是和設計相關度不是特別高但又很必要去進行了解的一個概念--社交幣。

前言

在上篇文章中提到了設計的一個切入點:增長思維。提到增長,就不得不提到數據。從增長角度出發,當我們想要說服甲方或者需求方,想要提高我們所做的產品(此處及下文中的產品僅指狹義的產品,如H5頁面、視覺物料等)的分享及轉化率的時候,應該以設計理論結合歷史數據形成雙螺旋,找到我們想法的數據和理論依據。

作為一名從事互聯網行業的設計師,我們做的每一個設計不僅僅是發揮自己的優勢,更重要的是滿足業務側和用戶的需求,體現我們設計的價值。在工作中,產品都是以滿足用戶某方面的需求而激勵用戶使用和分享為最終目的,所以我們經常都會遇到“為什麼我的產品沒人分享導致轉化率感人且用戶的評價也會褒貶不一?”的問題,接下來以我現在的能力和大家聊一下我的想法和一個概念--社交幣。

一、影響分享的因素

想要用戶分享首先要搞清楚影響用戶進行分享動作的主要因素。

#為什麼?

你做了一個產品、寫了一句文案、設計了一個頁面,跟瀏覽用戶有什麼關係?用戶為什麼分享?

#憑什麼?

你的東西想讓用戶進行分享/轉發,人家憑什麼要聽你的幫你轉發/分享?

#能給我帶來什麼?

就算用戶都聽你的,看到你文案寫了“分享”二字進行了分享,你能保證這次用戶給了你“面子”,下一次用戶還會給你“面子”進行分享嗎?

重點:人都有追求利益的本能,想要用戶分享你的產品,就必須給用戶提供“利益”


在這裡給大家舉一個生活中的小栗子:在北京地鐵上,經常會遇到一些創業的人拿著手機讓你幫忙掃二維碼關注或者加群,如果他單純只是讓你掃碼,你可能頭都不會抬的繼續玩手機。反之如果他給你遞上一個小禮品(或是她甜品店的試吃品或是一個小書籤),即使不是你想要的可能你也會掃一下關注,後續即使你取消關注但是你確實形成了一次關注動作。當然可能你兩種情況都不會掃碼,但確實第二種方式要比第一種成功率要高很多。

二、社交幣簡介


1、什麼是社交幣?


上文提到想要用戶對你的產品進行分享或者轉發就必須提供相應的利益才會促使用戶進行分享和轉發。互聯網時代下,利益又可以分為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

社交幣是一種免費的精神利益,就是創造內容幫助用戶完成社交過程中的某個任務。在互聯網時代很大部分的情況下,提供物質利益還不如提供社交幣。

2、社交幣是如何產生的?


社交幣源自社交媒體中經濟學(Social Economy)的概念,它是用來衡量用戶分享品牌相關內容的傾向性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利用人們樂於與他人分享的特質塑造自己的產品或思想,從而達到口碑傳播的目的。

社交幣的觀點認為,我們在微信和微博上討論的東西就是代表、且定義了我們自己,所以我們會比較傾向於分享那些可以使我們的形像看起來“高富帥”或“白富美”的內容。

3、作為非業務側的設計師為什麼要了解社交幣?

從公司內部的以職能劃分工作內容的角度來看,也許我們設計師並不用去了解這些和設計相關度不是很高的事情,恰巧這可能和部門領導或者項目決策者相關度很高。但是如果我們想突破設計師的門檻,我們就很有必要去提升我們的非專業能力(不僅僅是社交幣),從設計角度反推業務側,幫助用戶更有效率的作出抉擇,從而為產品和企業帶來收益,體現我們的價值和稀缺性。


社交幣01--為用戶提供談資

如何贏得談資?那就是想辦法讓內容違背人的預期和直覺。

研究發現,超過40%的人談論的話題都體現著個人經驗與私人關係。而近乎一半的傳言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發生的事情並且共享個人觀點時的腦電波與獲得財物和食物時的腦電波一樣。想讓用戶對你的產品分享和傳播就必須讓用戶印象深刻。

標題黨是一個典型的栗子,可以有效的激髮用戶的閱讀興趣。

自我舉栗:個人比較喜歡看NBA,所以在看新聞、刷微博的時候看到NBA相關的一切新聞信息必定會點進去看一下,即使心裡邊知道是虛假消息或者標題黨(小聲嗶嗶一句:湖人***!)。

社交幣02--幫助用戶表達

盡辦法幫助用戶去表達用戶內心的想法。挖掘用戶內心的需求,把用戶的表達障礙找出來,幫助用戶表達內心的想法。

最典型的栗子,網易云音樂每年的年度聽歌報告都會在朋友圈刷屏,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刷屏?為什麼大部分的平台都會發布自己的年度報告?其實都是根據用戶的使用/聽歌歷史,配合一些可能觸動用戶的文案,刺激用戶進行分享和轉發,從而達到裂變的目的(另一個典型的栗子就是江小白)。

自我舉栗:我想要發朋友圈,想要刷一下存在感,但是突然又想不到發什麼,到底發什麼?我編一個文案覺得這個不好,不符合我帶給大家的形象。所以我就很糾結就不了了之。這個時候如果有一篇文章或者圖片可以讓我轉發一下該多好。

社交幣03--幫助他人

人人都有幫助別人的需求,我們為能夠給他人帶來有用的信息和幫助而感到自豪。

抖音的slogan由:“讓崇拜從這裡開始”轉變為:“記錄美好生活”。 “讓崇拜從這裡開始”這個slogan符合互聯網營銷文案特徵,但是缺少社交幣屬性。而最新的slogan《記錄美好生活》才真正的具有社交幣屬性,簡明扼要的體現出抖音給用戶的幫助就是記錄生活。同時也標誌著抖音從創意短視頻擴張到全品類短視頻。

社交幣04--塑造形象

所有的人都有展示自己形象的需求,我們都希望通過巧妙動作讓別人覺得我們是有錢的、是聰明的,是高大上的。

網絡上總會流行一些比較奇葩的活動,比如:腳踢瓶蓋、A4腰、反手摸肚臍、一飛沖天等等。難道用戶發腳踢瓶蓋的視頻只是單純的想要表示她/他可以用腳踢開瓶蓋?其實這些用戶只是想展示自己的大長腿來塑造自己的形象。當然也不乏一些搞怪的人用肚子開瓶蓋,這點也剛好符合第一種社交幣:提供談資讓內容違背人的預期和直覺,同樣也會引來人們的轉發和模仿。

社交幣05--促進比較

人與人都有相互比較的需求,所有人都想知道自己在朋友當中是什麼位置。如果你的產品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比較,用戶就很大可能去使用你的產品、轉發你的文案或者文章。

微信運動、微信小遊戲-跳一跳,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支付寶的年度賬單H5。大家想一想,你的朋友圈年度賬單都是一年幾十萬,你一年就只花了幾百塊錢你會去轉發這個H5去你的朋友圈嗎?即使這個H5做的非常漂亮。相反,如果你一年花了幾十萬,我相信即使這個H5只是單純的文字你也會轉發的。

4、社交幣為什麼在互聯網時代如此重要?

社交幣是一種精神利益。整個用戶層面來說,所有用戶都有被他人尊重、實現自我的需要,社交幣的本質就是滿足這部分精神需求,正是因為精神利益的存在,才會激勵我們的用戶願意使用我們複雜的產品。


四、總結

如果想讓別人無緣無故做一件事情/使用你的產品,必須給他人提供利益,有些時候與其提供人民幣不如提供社交幣,用戶想尋找談資,就提供談資,想表達想法,就幫助用戶進行表達,想幫助別人,就提供有用信息讓用戶去幫助別人,用戶想要展示自己形象,就幫用戶塑造形象。

來源:社交幣:設計師很有必要了解的非專業知識


數位轉型服務諮詢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Article

內容型產品交互規範的搭建指南

Next Article
undefined

全新閱讀體驗之「一篇讀懂設計系統」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