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他們一樣拿到AA、UCL雙錄?沒點兒絕招怎麼行!

什麼樣的作品集能拿下AA offer?什麼樣的作品集能拿到UCL offer?又是什麼樣的能力能被兩所院校同時看重? “景觀”、“建築”、“空間”,以這三大關鍵詞為主導的“建築空間系”,彷彿是藝術留學中的“異類”。 …

想和他們一樣拿到AA、UCL雙錄?沒點兒絕招怎麼行!

什麼樣的作品集能拿下AA offer?

什麼樣的作品集能拿到UCL offer?

又是什麼樣的能力能被兩所院校同時看重?

“景觀”、“建築”、“空間”,以這三大關鍵詞為主導的很多同學對於這一大系的印象往往都是:很難進行創意發散;很難跨學科;很難進行“不切實際”的設想;強調創作者高度的邏輯和理性思維(不僅難,而且是很難)

而這一切印象,都使得建築空間系的專業變成了一個傳說中——“藝術設計專業中,只有學霸才配選的專業”。這樣的“傳統”印象,甚至讓很多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

當一部分同學在糾結自己是否適合學習建築空間時,與此同時,每年我們都還會遇到另一種情況的學生群體——永遠有認定了自己要成為建築空間系設計師的同學在糾結:

AA和UCL,到底怎麼選?

給誰遞申請比較合適?

怎麼做,才能同時拿下這兩所院校的offer?

以及,更有甚者

還有同學會面臨——

“怎麼辦,如果選不好,我就只能去AA / UCL了”

這樣的問題

今天,以PS-ONE同時拿到AA、UCL雙校offer的學員為例,一起來看看,這些同時拿到了多校、甚至多國offer的學員,他們在學習中,和創作中,都有哪些共性和特質,讓他們能一舉拿下多封offer,在擇校的路上只能面對“選不好,我可能只能去AA / UCL”的困境吧。


01. 融合文化特色的社會性話題

首先,先打破同學們的一個顧慮,隨著人們對於居住環境的景觀設計要求越來越高,

社會文化性的話題和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化創作而如何找到社會性的話題呢?

Zhang同學從自身案例告訴我們,從收穫了包含AA、UCL在內6校offer大滿貫的

Offer展示

其中他的第一個項目基地位於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這是一個拆遷農戶的安置區。目前該區現已成為西南民族大學師生和附近居民的重要生活服務配套場所。

他選擇其中一棟樓房的住宅部分改建為獨立小住宅,底層仍為商業用房,上部為住宅。然而,該地環境惡劣,缺乏一定的公共空間,無法滿足居民日常溝通和互動需求,導致鄰里關係冷漠。

通過研究,他發現大部分的居民都是租戶,他們在家里花費大量的時間,並且主要是通過他們的興趣愛好消磨時間。因此,Zhang同學的設計方案以代碼O和1的形式植入了大量的公共空間,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以不同的形式結合在一起,同時保留現有的社區建築。通過植入不同的公共空間,激發社區的新活力。

同時,單棟建築的高度也控制在4-5層,使新建築呈現出的砌塊組合更好地隱藏在繁忙的街道上。其中一樓與商業及周邊環境相對應,其他樓層則採用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相結合的形式,加強鄰里之間的溝通與互動,進一步解決現有社區的人際關係問題。

同樣關注貧困人口居住問題的還有為了幫助當地居民,廖同學不僅僅是通過對居住空間的改造,更從人文關懷出發,思考怎麼樣讓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

他的設計中圍繞著一系列對於社會問題的探討,包括如何通過社會救助給他們提供一些就業機會以及醫療服務等,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居民的生存問題。

Zhang同學和廖同學的這兩個案例,都是選取了社會和大眾們關注的問題,但他們解決問題的角度卻是通過自己切身的體會以及對居住者的了解出發,通過自己的設計,發掘建築設計對社會的價值。


02. 跨學科的實驗性項目

我們不斷強調

Lee同學她其中的一個項目作品受到作家郝景芳《北京折疊》中“構建了一個不同空間、不同階層的北京可像'變形金剛般折疊起來的城市'卻又'具有更為冷峻的現實感'”中這段表達的啟發。

Lee同學以此為主題和線索進行探討了創作,從而構建出一個反烏托邦式的暢想世界。在這個項目裡,社會結構被賦予了階級層面的邏輯——社會被劃分為上層階級、中層階級和底層階級,每個階級所享有的城市景觀、社會資源等,都被不同“閘口”分割開。

當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自然也會產生各種矛盾,這些矛盾點便是作品集項目中所探討的:不同層次的社會資源、階級內部的矛盾、資源分配問題……

在作品集創作的過程中,Lee同學用具象的景觀方案將一個反烏托邦式的抽象城市概念表現出來,她用這樣的形式來解讀自己對於“折疊城市”的想法。

這是一個龐大的實驗性項目,項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三層社會”、“三層階級”,這些關係交織在一起,

在主題的創想上,Lee同學有著大部分同學所不具有的廣闊維度,而在模型製作中,Lee同學又展現出了她極為細緻的一面,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每一個環節的創作都不斷的斟酌,尤其是在材料使用上,更是謹慎,反復進行了多次材料實驗,以探究不同的材料的創作效果。

下面這些圖大家可能會以為是實景實拍,但其實並不是!這些都是Lee同學與插畫專業的同學跨界合作完成的模型細節,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了令人驚嘆的程度。

這樣豐富多層的主題,當然也需要同樣豐富且有條理的視覺化創作進行展現。材料是創作的媒介和載體,可以讓你的創作更加富有層次感和深度,尤其是一些特殊材料和綜合材料的使用,更能凸顯作品的特點。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個性,它們各有情緒,各有特色,多種材料相互結合,可以讓模型更具體更真實。因此在Lee同學的項目創作過程中,老師不僅在主題的探索和方案的梳理上對她進行了引導,在方案的表達上同樣在不斷的強調:要進行多種材料的探索和應用。綜合材料的應用不僅能拓寬藝術靈感和概念性思維,更能開闊創作方向和表達形式。


03.

大家普遍認為“建築空間”專業作品集難度大的原因之一就是項目很難落地,一來是介於時間、空間的限制,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的項目選址和更為詳細的實地調研,二來是,“建築空間”專業的作品集項目一般比較宏大,需要參考的因素眾多,通常很難真正的實現。

同學們的案例給我們帶來了解決辦法,設計類的各個分支下都有很多的國際大賽,他們為學生準備了眾多實際的項目,其中還包括詳細的背景及項目調研,甚至還有實地考察的機會;

另外,有的時候可能不是個人參賽,需要協同團隊一起去完成,這樣的經歷既能鍛煉合作能力還是跨學科嘗試的好機會。並且,如果有參賽並獲獎的經歷的話,也可以讓學校更肯定你的專業能力。

PS-ONE一直積極為同學們提供參賽機會和大賽資訊,比如首屆國際藝術生全球設計大獎賽ArtOne Awards、PS-ONE × One Show 、PS-ONE品思杯等等。

小熊同學其中一個是圍繞河流的一個城市改造設計。這個項目的選址是魁北克的聖查爾斯河,這附近有很多居住區、學校、歷史遺跡和配套的商業區。

但這裡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基礎建設老化落後,不能滿足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河岸的設計太過於剛性,導致河岸明顯與城市隔開;周圍沒有足夠的停車位,所以附近的人流量不足。

小熊同學的設計主要側重於綠地、停車位、活動等區域,他希望用最小的改動帶來最大的變化,目的是將河岸與城市融為一體。他在設計中還考慮了經濟成本,僅僅通過改造河邊的綠植,讓景觀隨著四季的變化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也希望市民們可以把這個河岸利用起來,激發出河岸的活力。

除了參加比賽的作品可以收入作品集之外,PS-ONE還為同學提供各種景觀實踐項目。比如連續3年的夏季設計與建造工作坊,從the shelter 1.0、the shelter 2.0到今年的STUDIO DOOO,PS-ONE一直帶領學生用不同學科的智慧,挑戰基於自然和鄉村語境的公益搭建項目。

現在the shelter 1.0、the shelter 2.0的項目成果已經變成了當地牧民們最實用的休息去處。而參與項目的學員們經過親手搭建,也經歷了一次圖紙上的理想設計落實的實踐過程,收穫到用設計回饋社會後的滿足感和欣慰。而這些親身經歷的項目放進作品集也能讓招生官看到我們獨特的創作性。


04.

建築空間系需要同學們具備縝密的邏輯和理性思維,而我們在作品集中為了體現這個特點,不僅可以通過完整的設計方案還能通過Research。眾所周知,調研在建築空間專業的重要性,而作為作品集項目的調研更需要我們帶著具體的問題和思考貫穿整個過程。

小熊同學

項目選址位於麗江北部的石頭城,這個地方是納西族的原始部落,整個城建在一個非常陡峭的岩石上。這種文化特色和獨特性特別吸引景觀建築類專業的同學。

小熊同學在調研的同時也帶著一些問題,比如這裡的祖先是怎麼發現這個地方又怎麼定居在這裡的?石頭城為什麼還分成內城和外城?內城為什麼只有一個出口和一個入口?

另外,小熊同學覺得場地給人的第一印像是最準確最真實的,所以他在調研的同時記錄了很多速寫,把感興趣的地方都用草圖記錄下來了,這種方式也能讓人迅速地了解場地。

小熊同學也不是個例,


今日小結

在以上幾位學員的案例中,我們為大家總結了他們作品集和學習過程中的4點共性:

  • 融合文化特色的社會性話題

高度融合文化特色的社會性話題一直是藝術院校特別矚目的申請課題,不只是AA或UCL,很多藝術院校也都常年關注這類型的話題。

去年在PS-ONE的寒假項目中,曾就讀於RMIT和AA、與扎哈事務所合作的設計師Gary Li就曾為PS-ONE學員們帶來了一個AA與UCL的專屬研究課題——在wiki上擁有專屬詞條的“城中村改造”。

這類帶有強烈在地文化和屬性的課題,它們不僅擁有高度的當地特性,同時也具有特殊的研究意義。對於藝術院校來說,相較於大類的泛泛課題,當學生將目光關注到這種具有高度文化性和社會性的課題上,並能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與創新意識解決問題時,他們會更“容易”看到學生身上獨特的潛質與能力。

  • 跨學科的實驗性項目

很多同學在諮詢和學習的過程中都會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建築空間系的專業是不是很難實現跨學科?難不成要將我的胡同改造項目結合服裝設計?還是說要把我的空間佈局融合進純藝?

首先,以上述幾位學員案例來看,建築空間系專業並不是不能跨學科,甚至當你在巧妙的進行跨學科時,項目反而會更增光彩。

但是,也正如我們一直強調的,不要為了跨學科而強行跨學科,我們必須承認建築空間系專業確實強調邏輯和理性思維。因為相較其他藝術設計形式,建築空間系專業所進行的研究,往往具有高度的“週期性”,一個看似簡單的景觀或建築,它的背後有時候是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的使用期限。

因此,建築空間系首先需要縝密的邏輯和理性思維,其次才是跨學科,就比如我們今天看到的Lee同學的案例,她以《北京折疊》為藍本,進行創意性創作,當我們遇到這類具有創意性的項目時,便可以適當的結合其他學科來實現跨學科,而Lee同學就很好的將建模和純藝雕塑進行了結合。

  • 從無到有的落地實踐

建築空間系的項目往往是“宏大”的,因此相較其他學科,我們時長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項目難以落地,很難進行真實的實現。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的項目就可以“胡作非為”,在以上幾位學員的作品集項目中,我們都能看到“難以實現的項目”,但是每一個學員也都用高度專業的數據或模型,進行了“真實還原”。

  • 用調研報告代替設計效果圖

對於建築空間係來說,調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們在創作強調理性思維的學科時更需要對社會問題,人文關係,現代社會和藝術史等進行深入的調研,建立在強大的知識儲備上的藝術作品才是最經得起推敲和考驗的。

另外,對於作為一套完整項目作品的調研報告來說,它與其它項目的research不同,不僅僅是基於項目場地的的人文背景、地理條件等背景的記錄,更應該表現的是我們帶著思考的問題去做實驗論證的過程,在過程中視覺表達也必不可少,最終得出的是一份有研究價值的人文地理報告。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Article

PS-ONE在皇藝| 畢業展有RCA面也有CSM面,同一主題如何創造更多可能?

Next Article

看“工商理科男”如何改造成為“時尚弄潮兒”,收穫LCF時尚管理offer?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