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ONE在皇藝| 畢業展有RCA面也有CSM面,同一主題如何創造更多可能?

上次我們和大家分享了聖馬丁的畢業展,有許多中國學生的作品從中脫穎而出,無論從形式、主題對我們來說都具有借鑒意義。而在今年皇藝的畢業展中,同樣也有很多中國學生的作品備受重視。在這兩所院校的畢業展上,…

PS-ONE在皇藝| 畢業展有RCA面也有CSM面,同一主題如何創造更多可能?

上次我們和大家分享了聖馬丁的畢業展,有許多台灣學生的作品從中脫穎而出,無論從形式、主題對我們來說都具有借鑒意義。而在今年皇藝的畢業展中,同樣也有很多台灣學生的作品備受重視

在這兩所院校的畢業展上,有3位台灣同學來自不同的專業或院校,也許也並不相識,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相同的主題——

很多學生在創作的時候也會去構想這樣能引起大眾共鳴的話題,但同時也會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主題過於常見找不到獨特的表達角度、或者表現形式單一導致無法落地等...

為幫助這類型創作主題的同學們帶來啟發,PS-ONE英國校區的高老師也將再次帶領我們走進皇藝,通過她最專業的解說帶領我們體會


“回憶與離別”

自古以來就是文人與藝術家創作的靈感來源,古時有柳永

也許是因為離別自古以來就在中華文化中意義深遠,這三位台灣畢業生對此也有深刻的感悟,他們的作品也分別從

2019 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展

今天,我也把在現場的感受整理成文字和圖片,和大家一同欣賞聖馬丁畢業展和皇家藝術學院的畢業展的這三件作品!


My Bubble dog | 動畫專業| Designer:Xuanchen Fan

動畫截圖完整版源自:https://www.xuanchenfan.com

該短片講述了一個六歲的女孩有一隻可愛的泡泡狗,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然而,隨著小女孩逐漸長大,女孩的生活裡開始充斥著各種各樣有趣的活動,逐漸減少了與泡泡狗的交流,泡泡狗在女孩的忽視中一點點消失。突然有一天,女孩發現,曾經陪伴她的泡泡狗逐漸消失變成了一個個小氣泡,就這樣逐漸淡出在她的生命中。

動畫截圖完整版源自:https://www.xuanchenfan.com

Fan同學是聖馬丁MA Character Animation專業的畢業生,今年的藝術展一共展出了34位同學的動畫作品,我們從聖馬丁官網中關於該專業的

視頻鏈接:

這也是聖馬丁的角色動畫專業的特點,它更著重於教導同學們創造有著情緒和細微心理的創新動畫人物。這個專業也非常鼓勵插畫、平面專業的同學申請,所以對跨專業有繪畫基礎的同學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聖馬丁動畫展現場

我們說回這個故事本身,在展覽現場,有許多孩子聚集在作品前觀看,導致我一開始以為這是一個兒童動畫作品,直到我完整看完整個短片才了解到故事的深意。

圖源:https://www.xuanchenfan.com

短片無論從配樂、色彩、人物造型都非常富有童趣,但卻講述了每個大朋友都會有共鳴的關於“失去”的故事,那些童真的樂趣隨著我們長大都漸漸消失,但記憶永遠鮮活如初。

另外我在觀看作品介紹時還了解到Fan同學的這組作品獲得了今年洛杉磯電影節的提名,這種細膩的情感化的動畫風格也是同學們在製作作品集時可以參考的一個方向。

圖源:https://www.xuanchenfan.com

When The Light Comes | 動畫專業| Designer:XU HANG

動畫截圖完整版源自:https://vimeo.com/319276524

這是展出現場關於作品的一個導語:

生命中那些悄悄溜走的人,他們沒有離開我們,他們活在“這裡”(心臟的位置)。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這個動畫作品講述的是一個女生在陽光的午後,翻出兒時的玩具,記憶也被拉回到成長過程中一次次觸動心弦的告別場景,最終體會出生命就是一段在不同階段與不同的人說再見的持續旅程。

動畫截圖完整版源自:https://vimeo.com/319276524

說再見是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的最普遍的事情。這部短片動畫片通過一幕幕告別和最後女主角在陽光下的釋懷,來引發觀眾的深刻思考。正如Leonard Cohen所說:“

動畫截圖完整版源自:https://vimeo.com/319276524

關於這個作品,它的設計者HANG同學是這麼解釋的:“每一次告別都會在我們的身體上產生裂痕,讓我們感到牽絆並疲憊不堪,但當光線來臨時,舊的記憶再次在身體裂痕中反射,顯現。而那些苦樂參半的回憶,那些我們再也見不到的人,其實他們並沒有消失。它們總是在那裡,深藏在我們的身體裡的最深處,等待光的到來。”

動畫截圖完整版源自:https://vimeo.com/319276524

這組動畫作品從表現形式來看,與上一組聖馬丁同學的短片非常不同,它沒有鮮明的色彩也沒有關於人物形象的細節刻畫,只是用強烈的光線對比把這些有關回憶的場景加了一層情感的濾鏡,更注重的是故事主題的表達。

另外在展覽現場,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HANG同學在播放短片的牆角放了一組透明的晶體裝置,象徵著短片中關於記憶的具象形式,這種多維度的展覽方式也正是體現了

展覽現場

HANG同學作為動畫專業的學生,為傳達更豐富的主題情感,沒有拘泥於單一的表現形式,而是跨越學科的“界限”,採用裝置設計作為主觀情感的具象表達,也給觀者帶來了更有衝擊力的視覺體驗。

對於申請藝術留學的同學們來說,這種多維度的設計意識也是我們需要培養的方向,“跨學科”的形式不但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進行創意抒發,還能在作品集中展現更多的綜合藝術素養,當然前提是要圍繞同一主題的表達。


The sound wave from dead | 產品設計| Designer: Chuxia Luo

圖源:https://www.rca.ac.uk/showcase/show-2019/schoolofdesign/designproducts/chuxia-luo/

最後這組作品主題就更沉重些,設計師以產品的角度探討了“最終離別”---死亡的含義, 從而設計出了這樣一套紀念故人的產品:

設計師把將要離世的親人的聲音記錄下來,然後在故人去世之後將骨灰作為原材料,用3D打印技術製成聲波模型製品,通過這樣的設計記錄下故人生存的痕跡,用來彌合生者與死者之間距離。

圖源:https://www.rca.ac.uk/showcase/show-2019/schoolofdesign/designproducts/chuxia-luo/

在撫摸著產品的紀念儀式中,人們回憶起死者,以一種更加客觀平靜的方式來看待死亡,追思親人。作者希望通過這種產品的形式建立一個沒有埋葬的世界,產品作為情感的承載品幫助親人們接受死者的新角色。

圖源:https://www.rca.ac.uk/showcase/show-2019/schoolofdesign/designproducts/chuxia-luo/

現場展出的作品是由陶土製成的明信片、小型裝置等,這組產品還有一個詩意的名字—另外,我還了解到這位年輕的台灣設計師一直關注於我國大城市的墓地空間危機,希望開發出一種更好的祭奠方式既能保留情感又能解決空間危機。

展覽現場

一般像生死這樣的主題,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純藝會比較好表達,或者這個主題就“屬於”純藝,但Luo同學採用產品設計解決問題的手段去表達純藝的情感,反而是一種更為直接、觸動人心的表現形式。

其實這也是我們可以參考的一個收集靈感的方式,嘗試跳出常規的思考方式,同一主題從不同的專業維度去思考,比如服裝與建築的結合這一經典的組合形式,多嘗試不同的組合或許會幫助我們收穫最巧妙的靈感!


這三件作品,巧妙地將人生中由最初童年中的“失去”, 生活中的別離以及最終的死亡貫穿在了一起,我猜他們三位並不相識,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相同的主題,並用各自的作品將人生中的離開與失去貫穿成了一條完整的時間線,不得不說,當我最終看到這三件作品時,內心充滿了對台灣學生的驕傲與感動。

小結

我們經常和大家分享海外藝術院校現場,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幫助同學們了解最真實的海外教育理念,在作品集中也能夠找到正確的目標方向。

有的同學們在創作過程中會過於重視“主題”、“專業度”的問題,但其實如今不同學科之間的界定變得越來越模糊,各院校的對於學生專業的培養方向也更加自由,主題和專業也並不是唯一能體現創意的方向,自我表達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

以今天三位學生的畢業作品為例,他們都選用了同一主題,但在過程中分別從材料、跨學科、表現形式上進行了創新,在最後的呈現上也都展現出超越單一專業維度的設計成果。

而PS-ONE也一直致力於把“跨學科”的理念融入教學中,為的就是讓學生們可以在國內就獲得海外教學體驗,順利銜接海外教學體系,並且將其熟練應用於自己的創作中。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過於單一的主題與實踐會束縛我們的創作力,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在多維度下打開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更多的嘗試!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Article

SVA在讀生專訪:導師的一句話,帶我走過8校大滿貫到SVA的每一個瞬間!

Next Article

想和他們一樣拿到AA、UCL雙錄?沒點兒絕招怎麼行!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