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藝學員專訪| RCA雙offer、申請零拒信的純藝術作品集,你能看懂嗎?

全球排名第一的皇家藝術學院、她拿到了兩個專業的offer排名第二的倫敦藝術學院、她拿到了其中兩所院校的offer 被坎伯免面試錄取,她獲得offer大滿貫的萬能公式是充分調研+跨學科思維?還是藝術性+深刻度?讓我…

皇藝學員專訪| RCA雙offer、申請零拒信的純藝術作品集,你能看懂嗎?

全球排名第一的

排名第二的倫敦藝術學院、她拿到了其中兩所院校的offer

被坎伯

是充分調研+跨學科思維?還是藝術性+深刻度?

讓我們在採訪中尋找答案吧!

Yu同學

轉專業申請-英國純藝術專業碩士

錄取院校

Royal College of Art

MA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

-Critical Practice

Royal College of Art

MA Fine Art

UAL-Central Saint Martins

MA Fine Ar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Slade School of Fine Art

MFA Fine Art

UAL-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s

MA Fine Art

Glasgow School of Art

MA Fine Art

Yu同學是轉專業申請英國方向的純藝術專業,除了拿到皇藝雙offer,還拿到了CSM、坎伯韋爾、格拉斯哥藝術學院、UCL等院校的offer。 Yu同學是PS-ONE老師們都很熟的學生,她溝通能力很強,腦子裡又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非常樂於和人交流,而這些交流都能轉化為作品集中的養分,不僅僅是這點,Yu同學的採訪中還有更多的“秘籍”跟大家分享。


Yu同學採訪:

Q:Yu同學在PS-ONE期間一直是線下面授的課程嗎?作品集準備用了多久呢?

對,一直都是面授的,我是18年7月份到北京的,剛到的時候適應了一個月。前一個半月做了一個項目,當時因為覺得不是特別好就沒有做下去,直接放棄了。相當於又從新開始,然後8、9月份重新開始,一直做到12月底,12月中的時候其實就做的差不多收尾了,然後一月份開始陸陸續續地遞交申請。

作品集項目:

Q:作品集一共有幾個項目,這些項目大概都是什麼內容呢?

作品集一共有四個項目,涉及到裝置、繪畫、攝影,因為我之前是數字媒體專業的,所以也有在作品中用到一些本科時候學的東西。

項目一:Dialogue

這個項目主要講述我和母親之間的關係。我的媽媽曾經是醫生,我們常常為了我的一些疾病發生爭執,我認為我們的關係有點像像是人和日常物品的關係,共存但又在日常中磨損。所以我用到了一些出現在生活中的東西,比如我媽媽的醫科書,以及在觀察中我寫下的一些短句,用文字結合一些再造物品的方式,我希望可以掙脫掉母女身份去和對方進行一場無聲交流。

這個項目包含四件作品,比如其中一件《could you see me》。我在媽媽常翻的醫科書中描述我疾病的那一頁畫下了女性的大腿,在書頁夾縫處寫下了我的一首小詩。

這個項目的其餘作品分別是《we just saw each other》,《you never see the green》,《don't》。標題都基於我的文字,出現在每個小的作品中。結合一些簡單的材料。比如加有紅外感應的燈箱, 視頻,手工紙加絲網印刷等。

項目總結:

這個項目是我做的最久的一個項目,一方面是老師要求比較高,另一方面是期間一直有偏題,走了很多彎路。在做之前相關的不相關的reserch了大概一個多月,有寫一整本的東西,這些東西並沒有實質的轉化成後面的作品,而是某一天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突然明白了。

當時老師有讓我去看另外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我看了那個藝術家的作品之後並沒有實質性的在他身上得到某些東西,我和他形式也不太像,但是從他的作品裡就能明白一些,我並不是要做的非常的大、非常的喧嘩、非常的複雜,而是只要最簡單的就好了。

其實做這個項目時候挺糾結的,因為會不太想往下深入去挖掘自己,這個過程挺痛苦的。但是我也能感受到可能做東西就是要經歷這樣的過程,必須要去面對一些你不太願意麵對的事情。

這個作品可能只是滿足我個人情緒的一個東西,和別人不會產生什麼感同身受的共鳴。其實我覺得大家做東西首先都是給自己做的,並不一定要針對哪個群體或者哪個事情,或者對這個世界說什麼,因為我覺得現階段,就是申請藝術留學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是在觀看自己的階段,一定要首先經歷一個挖掘自己的過程,畢竟經歷和眼界都是有限的。

項目二:To make a phone call to a mountain

另一個我在面試中講的比較多的作品是<To Make a Phonecall to a mountain >。這個項目是我很早的一個想法,我之前有自己進行過一些嘗試。

想做這個項目的願因是突然出現在腦子裡的一句話:我想給一座山打電話,這座山是我家鄉的一座山,我特別想隨時聽到它的聲音、山風、水流之類。

這個裝置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在室內展廳,配合我的繪畫和扇葉音響以及接收器,另一個部分主要由硬件加上扇葉放在山里的四個地點。通過編程和一些傳感器的使用,同步傳輸山中的聲音和風。傳輸風的部分其實就是由同步轉速的扇葉完成。

通過時間的統一,空間的錯位,我想表達一種距離感,同時也是我記錄一段生活的一種方式。我想的一直都比較簡單。

項目總結:

這個項目其實已經到第三個項目已經是做得比較慢的狀態了。我當時有非常非常多的想法,因為我是那種一個星期就冒N多種小想法的人。這個想法是我和老師討論的時候,老師覺得每個環節都是可以實現的,因為有結合到我原來的專業。

當時項目最後大概會呈現的樣子,每個環節會用到什麼都會和老師講清楚,因為我之前只是單純的打算做一個裝置,繪畫啊什麼的是老師建議我增加一些的,這樣會有更豐富的視覺元素,更有變化一點。

想法並不是說從誰而來,老師們不是給你想法,而是一定是我先給老師們講一個想法,然後他們再去挖掘有什麼可以深入的。

項目三:

這個裝置其實主要就是想說每個人對時間的感受不同。我把我、媽媽及奶奶三代人對各自生活的陳述文字轉化成三根線,分別粘在三塊定制板上,由不同轉速的指針帶動,隨著現實時間,逐漸消失。

項目總結:

這個項目是首先想到了形式,後來才加的概念,這其實非常不好所以概念有一點生硬,不推薦大家這麼做。

項目的靈感來源是我發現指針能夠帶著東西轉,然後逐漸消失。所以我做了一個小的東西,是一個小的板子上,用指針縫了一個everything這種很簡單的單詞,然後就轉轉轉轉掉了,代表著時間會帶走一切嘛。

後來跟老師討論的時候,老師就覺得這個概念非常單薄,如果只是這樣做的話,就太小支撐不起作品集裡一整個項目,然後我就想加了一些東西,把它做的更豐富一點,體量更大一點。

項目四:I have a bed at IKEA

這個項目的想法來源於我來發現生活中總有很多人在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睡覺,醫院的走廊啊,花壇邊,椅子上台階上,後來主要縮減到宜家這個範圍。我覺得這個現像很有趣,因為在公共的場合做睡覺這樣的隱私的事情讓我很好奇為什麼,都是誰。然後我就去實地調研了一個月,主要就是和他們聊天、拍照並且記錄。

然後和老師聊天的時候,覺得大家看展都很安靜,很體面,我想讓他們改變一些姿勢,沒有那麼劃分界限。就用枕頭放在地上,裡面放著和每個人聊天的音頻,你需要躺下來才能聽到。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也彷彿體驗了一下在公共場合躺下的感受。

另外拍的照片,老師建議我可以單獨做一個冊子,我一直覺得這只能是調研資料,但是老師鼓勵說這也可以是一種形式, 是我學到的很不一樣的一點。

項目總結:

這個項目其實有一點爭議,也是我做完之後一直在反思的。比如說每個白色的枕頭代表著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但是我用的是同樣的尺寸和同樣的顏色,有人問過我但是我覺得自己也沒有想得特別清楚。

這個項目沒有想很明確很清晰得傳達某一種概念,只是說我有做這樣的一件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什麼樣的訊息,了解到了什麼東西。這些都是一些很真實的資料,一手的訊息,而不是社會新聞。我只是想把這些東西,通過一種有趣的形式去傳達給大家。

還有一個問題是標籤,當時做這個標籤純粹是為了好玩,為了點名IKEA這個地點。但是我其實很猶豫,因為我覺得這樣就很像再給別人打標籤,或者去物化別人這樣子,所以我覺得這些問題還挺嚴重的,後來我也有在不斷的思考。

面試經歷:

Q:面試經歷順利嗎?都被問了哪些問題呢?有沒有什麼面經可以和大家分享?

rca的兩個專業面試都是兩位老師差不多二十分鐘左右,問的問題主要圍繞作品和專業,我沒有怎麼遇到超綱的問題,所以應該還好。不過網絡不是很穩定,記得提前測試,中途信號不好不要慌,就和老師直接說就可以。

我面試切爾西的時候,那邊說我不太適合切爾西,說如果我同意去的話就不用面試然後坎伯韋爾就直接給了我offer。但是其實我沒有太考慮坎伯韋爾那個專業,還是打算去皇藝。聖馬丁那個是電話面試,當時他沒有和我聊作品集這些東西,一上來就是在聊天。

面試的話,我覺得首先一定要對自己的作品非常了解,然後能很簡單的傳達出自己的意思,我自己寫的面試稿子,每個作品大概不會超過七八句話,因為我作品也很簡單嘛。

面試問題的話,都是你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專業,你對這個專業有什麼了解。更多主要的問題還是在作品上。

面試之前你要了解自己作品的不足和長處,盡量像聊天一樣就好,不要太緊張。我面試之前,PS-ONE帶我的主科老師都有給我很多意見,也帶我測試了兩三回。我結束課程離開北京之後他們後續也還在跟我一起討論,跟我講怎麼準備面試之類的。

PS-ONE學習感受:

Q:作品集期間老師給了你哪些幫助?在這里和在大學有什麼不一樣呢?

在PS-ONE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同專業的人,除了教室,空間都是非常開放的,所以可以和很多老師同學交流,這個過程還蠻有趣的。

跟在學校確實不太一樣,本科的時候會覺得去做的一些東西不能得到周圍人的認可,也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一些想法。他們覺得我做的東西太純藝術,一點都不設計,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我和周圍的老師同學理念不太一樣,又特別喜歡去交流一些概念上的東西、一些理論上的東西。我想要一些Critical的氣氛,但是學校就很少有這樣的機會,也不太注重這方面。在PS-ONE的話老師就非常注重這塊,這樣的機會也很多。

我接觸的兩位老師中,Cody老師是特別有操作性的鼓勵型教學,就是我不管有什麼樣的想法,他都覺得有可以挖掘的地方,但後面就要自己去做抉擇,也會給一些蠻有趣的想法和意見,在和他聊天的過程中就會逐漸明確自己想要做什麼。

跟Feifei老師的話,她主要是教會了我不斷去反問自己的過程,就是做項目的時候各種各樣的細節問題會非常多,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獲得非常多的思考上的提升,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這兩位老師都非常好,各自滿足了我非常大的需求。

在這裡我想再一次感謝一下所有老師,我大概是PS-ONE唯一一個和所有老師都摻和過幾腳的人,老師們都有給過我意見或幫助過我。像李爍老師幫我拍了很多的很厲害的照片;沐夏老師有一直和我聊天,跟我講很多留學的和作品上的一些事情;Feifei老師和Cody老師就不用說了,兩位老師都非常負責。 PS-ONE非常好的一點就是大家都很開放,像交朋友一樣,沒有老師就一定比你高一級這種感受,這種氛圍非常好。

申請經驗:

第一:一定要想清楚自己這個專業是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為什麼要出國?接下來要做什麼?

第二:如果純藝專業的話,你做的事情一定是讓你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周圍的事情。你的靈感來源一定不是從別人身上和社會熱點上得來,它一定是你想說的話。

第三:做作品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非常多糾結和焦慮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保持這樣的心態,做作品期間就可以更好得撐過去。

第四:建議大家包括英語這些都要提前準備。


我們採訪的時候,Yu同學的offer還沒有全都拿到,也還在準備其他的面試。總結她拿到offer大滿貫的原因,可以得到一個教科書般的答案,比如做項目前充分調研;有想法及時和老師討論溝通,以獲得更多的思路;把本科的專業結合到申請專業中,讓招生官看到你的跨學課思維;在作品集中加入Personal Voice,用作品表達自己是誰。

更值得大家學習的是,Yu同學一直沒有停止思考,即便作品集完成後也在不斷地推翻過去的東西,發現新的問題,不斷更新著自己的認知,這樣的心態和習慣也有助於今後的快速成長。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Article

你能成功轉專業,都要感謝CSM這個設計未來的學科!

Next Article

“流變”藝術家駐村項目成果展,藝術家為什麼住鄉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