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個粉刷匠,我的室內設計本領也很強!

在?你什麼專業的?我室內設計…噢,搞裝修的! …… 當然,身為業內人士我們絕不承認但換一個角度,冷靜客觀的想一想這話倒也沒錯(打臉) 室內設計通俗一點的理解其實也就是裝扮、修整房子, 裝修得好看…

不是一個粉刷匠,我的室內設計本領也很強!

在?你什麼專業的?

噢,搞裝修的!

......

當然,身為業內人士我們絕不承認

但換一個角度,冷靜客觀的想一想

這話倒也沒錯(打臉)

室內設計通俗一點的理解其實也就是裝扮、修整房子,

近幾年也越來越多的節目和平台為室內設計“正名”,比如“全能住宅改造王”、某書某管的生活博主等。儘管看起來都是外行湊熱鬧,實際上他們的作品裡都藏著許多

其實無論是設計還是裝修,所運用的知識和技巧都是同樣的專業思路,它們有著同樣的規律可以遵循。

室內設計就是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滿足其功能的實用性,是

怎樣把握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要討論的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室內設計中的幾大常用的手法和整體氛圍的特點。

01、

室內設計與所有設計工作一樣,家裝設計同樣有常用的設計技法,

對稱

怎麼理解對稱?無論是藝術學還是工程學中,所遵循的理念都是以一個點或一條線為中心,在某一個圖形或物體兩邊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係。

上圖中的對稱學運用在家裝設計中一般視覺上會有自然安定、均勻且協調、以及莊重的樸素美感,在長久居住中會有耐看的效果。

手法:有絕對對稱和相對對稱之別;可上下、左右對稱,同形、同質、同色對稱,這屬於絕對對稱;也有同形不同質的對稱,同形同質不同色的對稱,同形同色不同質的對稱,這些屬於相對對稱。

但有一點需要避免,那就是在家裝設計中產生單調和呆板的感受,加入一些不對稱,有時候會使構圖更有美感、更加生動,不過在整體的劃分中還是需要遵從對稱的。

對比

同樣運用了設計中最基本的理念,

該圖巧妙地運用對比色,以淺色和深色對比表現出空間層次感,再用不同的材料和結構做出簡約奢華的設計。對比效果使主題更加鮮明,視覺效果活躍

在室內設計中通過光線的明暗對比、色彩的冷暖對比、材料的質地對比、傳統與現代的對比等等。力求使家居風格產生更多層次、更多樣式的變化,從而演繹出各種不同節奏的生活方式。而調和則是將對比雙方進行緩衝與融合的一種有效手段。

因此將明顯對立的元素融合在一起,經過設計,使其既矛盾又統一,雖然感觸強烈,但還能有統一的感受。

02、

所有的設計以及空間的打造都是根據以人為本的原則而延展,整體的氛圍特點需要特色,在打造家裝、空間設計的時候,這幾種氛圍的打造都是常用的手段。

和諧

在現代設計風格和產品都多樣化的今天,很多人們為了設計而費盡心思。要實現家具和室內設計的和諧統一,不僅要了解兩者之間的配合關係,還要注意其相互制約關係。

由於家居軟裝中元素不可能是單一的,那麼各元素之間的整體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在整體藝術效果下,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諧統一的色塊,排列有序的近似圖形,材料質感的和諧、物體造型的和諧、色調的和諧、風格樣式的和諧。

在滿足功能要求前提下,

均衡

在室內設計中,陳設的選擇需遵循風格統一的原則。戶型、建築風格、主人的個人喜好等都在影響著室內設計風格的選擇。綜合所有因素,選擇合適的室內風格,加入同一風格的裝飾元素即可。

從力的均衡上給人穩定的視覺藝術享受,使人獲得視覺均衡心理,均衡和對稱形式相比較,有活潑、生動、和諧、優美之韻味。

這種均衡感說起來複雜,但掌握起來很簡單,就像跑步的人、奔騰的馬,有對稱感才會有美感。為什麼同手同腳的人怎麼看都奇怪,

重心

在室內設計中,形體的重心就是視覺的安定處。構圖的設計會影響視覺重心,從而影響使用者的感受。

畫面輪廓的變化、圖形的聚散、色彩的明暗分佈等,都要考慮人的觀看習慣。比如一幅畫,很多人喜歡從左上角到左下角到右下角到右上角最後回到中心這樣的方式去看。所以

重點:

節奏與韻律

這個部分在設計的構成上,需要連續重複的運動感。節奏與韻律是密不可分的統一體,是美感的共同語言,同時也是創作和感受的關鍵。人稱“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成功的設計總是以明確動人的節奏和韻律將無聲的實體變為生動的語言和音樂,因而名揚於世。

正如上圖,光影得以連貫無礙地營造通透的空間氛圍。虛實對照下,

在整體軟裝中雖然可以採用不同的節奏和韻律,但

今日小結

以上根據我們用室內空間中對稱、氛圍、韻律等因素的綜合分析,希望能對同學們的作品集或是自己的設計空間中有所幫助。室內設計一專業,無論是色彩還是氛圍,

至於室內設計到底是不是搞裝修的這個問題...其實裝修自然不是我們對空間的最終目的,而是要用裝修的手段將設計思路體現出來。這就要求同學們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Article

藝術留學生必備的Sketchbook,如何做才能為面試加分?

Next Article

《信條》用燒腦征服觀眾,電影海報也要靠腦洞搏出位?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