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撩RCA畢業生,導師是媽媽,周杰倫式藝術追星的正確打開方式

周杰倫作為一代人整個青春的BGM,熱度一直不減。最近更是以一首新歌《我是如此相信》霸占各大社交媒體首頁。也只有周杰倫,才能在說出“這世界需要我的歌”之後不是被質疑到懷疑人生,而是被讚上熱搜。圖源:周杰…

狂撩RCA畢業生,導師是媽媽,周杰倫式藝術追星的正確打開方式

周杰倫作為一代人整個青春的BGM,熱度一直不減。最近更是以一首新歌《我是如此相信》霸占各大社交媒體首頁。也只有周杰倫,才能在說出“這世界需要我的歌”之後不是被質疑到懷疑人生,而是被讚上熱搜。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周杰倫在華語樂壇的地位不需要我們多加評價,但不僅僅是音樂,包括MV,導演,電競,甚至我們熟悉的時尚,藝術,他都精通到絕不僅僅是有所涉獵而已。

他願意花八千萬拍賣下David Hockney的畫,也願意親自到工作室支持Will Martyr的創作。在周杰倫的Instagram上可以看到,他幾乎每去一個城市,都一定要打卡當地的美術館。並不是普通的“網紅打卡式拍照”,而是有自己風格偏好的“選擇性欣賞”,有時甚至還會搞怪的結合藝術品來一場“魔術show”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周杰倫是什麼?歌手?導演?小ONE覺得這些身份是他,卻又不全是。他更像是一個廣義的藝術家,風格自成一派,無需模仿別人,也沒有人可以取代他。並且以自己獨特的周氏美學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葉惠美

如果說對周杰倫影響最大的人,首先一定是他的媽媽——葉惠美女士。葉惠美女士是台灣林口中學的美術老師,同時也是一名非常有才華的女性。對藝術,時尚都有自己十分獨到的審美,這一點對周杰倫的文化底蘊也有著非常深厚的影響。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周杰倫打卡的藝術展,幾乎有一半都是和媽媽的合影,我們從媽媽的穿衣風格中也可以看出和展品的相互呼應,所以葉惠美女士的審美風格對周杰倫還是具有很深刻的影響的,她經常還被戲稱為“被兒子耽誤的時尚博主”。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周媽媽是三宅一生的忠實粉絲,無論是母親節,還是看周杰倫演唱會,過生日,參加周杰倫婚禮,都是統一的——三宅一生。

圖源:自由時報

我們可以看出,葉惠美女士是一位十分有自己想法的時尚弄潮兒,她不拘泥於傳統,也不循規蹈矩。哪怕是穿著引人側目的“燈籠裝”,也能自帶氣場,撐得住衣服。

葉惠美女士的風格都相對比較簡約,廓形。和傳統的女裝風格相反,她十分喜歡抽象色塊,撞色,拼接等“硬朗”的元素。有趣的是,身為男生的周杰倫,卻對粉色,印花等女裝元素情有獨鍾,這母子倆的風格似乎是對調了。

圖中畫作為德國當代藝術家Gerhard Richter作品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My mom is not only an art teacher at school but also in my life ”周杰倫絲毫不避諱,甚至十分樂於在Instagram上po出和媽媽的日常,而且每一次都帶著對媽媽深深地愛意和感謝。

而圖上這一副畫則是周杰倫2018年在香港巴塞爾展會上(Art Basel) 天價收來的三幅畫中的一幅。大家猜猜周杰倫最喜歡的藝術風格是什麼?街頭藝術?古典風格?波普藝術? Nonono。 。他收藏最多的藝術品是——

抽象藝術

在聊周杰倫的抽象藝術之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被粉絲吐槽的胸肌歌《不愛我就拉倒》的MV。

《不愛我就拉倒》MV

圖源:qq音樂

歌的爭議拋開不說,不管是室內裝置還是鏡頭色彩,都還是很好看啊!額不好意思跑題了。 。 。我們的重點在這個mv中出現的三幅畫。大家看看第一幅,是不是有點眼熟?沒錯,這一幅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周杰倫天價藏品。

事實上,周杰倫在巴塞爾展會拍下的三件抽象派作品都在《不愛我就拉倒》的MV中有露出。其實也不能怪周杰倫忍不住秀藏品,主要是這三件畫作真的名氣太太太太。 。 。大了。其中前文提到的第一幅,和第二幅(就是在MV開頭,看起來像被曬褪色了一樣的)同屬於德國當代藝術家Gerhard Richter的作品,而另外一幅則來自於美國藝術家Frank Stella。

圖中畫作為德國當代藝術家Gerhard Richter作品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小ONE主要想和大家聊聊Gerhard Richter,他是在世的歐洲藝術家中,拍賣價格最高的。畫風以幾何,極簡,抽象著稱。雖然他本人是一位以抽像風格著稱的大師,但是他的超現實主義作品依然可圈可點,業內把他的寫實作品稱之為“攝影繪畫”。

Gerhard Richter 《betty》 1988

圖源:Wahooart

在早期藝術作品中,Richter對模糊光影惟妙惟肖的處理已經登峰造極,並且他不是一味地追求“像照片”,而是對寫實的光影結構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所以Richter的畫像照片,卻又不僅僅是像照片而已,我們細看他對色彩,虛實和光影的處理,都能品出許多有意思的東西。

Gerhard Richter 《Rosen》 (1994)

圖源:Artsy

他往往會先按照照片,畫出絕對精準的圖像,然後用軟刷或橡皮刮刀製造出或軟或硬的“Richter式模糊”。這些同樣也為他日後風格的模糊,抽象化奠定了基礎。

進入中年後的某一天,Richter突然發現自己不再享受於復刻真實的創作,而是更希望真正創造作品。於是他沿襲了自己的模糊畫法,基於對顏料的剮蹭中產生的偶然和隨機性的享受,開始了抽像畫創作。

Gerhard Richter作畫過程

圖源:Pinterest

Richter的另一代表作是“色卡畫”,他編程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數學系統,用於隨機又符合美感的色彩學方案。 Richter製作色卡畫的靈感,來源於一次逛街時路過五金店,發現的一本油漆樣色卡;雖然排列完全亂序隨機,但卻透露出抽象的美感。這讓風格從寫實轉到抽象,並且享受於“玩畫”的隨機快感的Richter驚喜不已。

Gerhard Richter Dominique Lévy gallery in London

圖源:Widewalls

這樣的作品也被譽為於是在他後期的作品中,我們常能看見大面積的使用亂序色塊的影子。

Gerhard Richter 《 Symphony of Light》 2007

圖源:Wikipedia

我們從Gerhard Richter的風格變化上就能看出,為什麼他的作品能在現代有這樣高的地位。一般的藝術家在達到第一個成就,也就是我們前文中提到的超寫實繪畫時,一般就很難再有突破,更不要說像Richter 這樣,還願意拋棄自己過去原有的基本功和理念,嘗試新的風格從頭再來。

讓他出名的是“攝影繪畫”,但是真正成就他的卻是後期的抽象派作品。 Richter對藝術的熱情和終生不懈的嘗試,和周杰倫的音樂之路何其相似。從不止步於一個領域向來都是周杰倫的代名詞,也正是敢於推翻自己,才讓周杰倫一次次打破“周郎才盡”的質疑。

圖中畫作為美國藝術家Frank Stella作品《Mary Lou Loves Frank》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不愛我就拉倒》中周杰倫的第三幅藏品來自於美國藝術家Frank Stella,也是以極簡主義和抽像畫著稱。他的畫就是更為純粹的抽象主義了,相比Richter幾乎沒有任何視覺形象,也沒有任何實物作為參考。這三幅畫作風格相似,也顯示出周杰倫對抽象派的偏愛。

街頭藝術與波普藝術

相比抽象派的小眾,周杰倫對流行藝術的喜愛似乎更廣為人知。以街頭藝術舉例,不僅多次po出在街頭藝術家工作室參觀的照片,更是路過塗鴉牆必打卡。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要說周杰倫最喜歡的流行藝術家,那必然有Kaws。相信同學們對Kaws都不陌生,今年年中他和優衣庫聯名的鬧劇還讓人記憶猶新。 Kaws以街頭塗鴉藝術出名,畢業於我們熟悉的台詞小ONE都幫你們想好了——SVA考的好,周董也要追著跑。

在SVA畢業後,他第一份工作實際上是一名動畫師。他曾經為《101忠狗》,《Daria》,《Doug》繪製背景,我們從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大量的美式漫畫的痕跡。

圖中畫作為美國藝術家Kaws作品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但是內心有小野獸的Kaws怎麼甘心只做一名動畫師?他白天的身份是一名動畫師,到了夜晚,又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塗鴉畫家。他從動漫人物身上挖掘靈感,先後創造了以辛普森,米老鼠,史努比,海綿寶寶等為原型惡搞的藝術形象。

動畫師的生涯對Kaws來說就像是一個跳板,他從中吸取了大量美國流行文化的養分,也讓他發現了自己有一顆無法循規蹈矩的“躁動”的心。業內人士稱讚Kaws模糊了商業與美術之間的界限,他的人物標誌性的“XX”眼也成為一代年輕人叛逆的象徵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連周杰倫生日,昆凌都選擇投其所好的用Kaws的元素做蛋糕給他,可見周杰倫有多喜歡這個和他一樣叛逆的惡搞潮流藝術家。 Kaws常被人形容為現代的“Andy Warhol”,而無獨有偶的是,波普藝術也是周杰倫的心頭所好。

但是我們今天不聊Andy Warhol,而是來講講另外兩名波普藝術家,他的好友David Hockney和Roy Lichtenstein。

圖中畫作為美國波普藝術家David Hockney作品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大家可能對David Hockney這個名字略感陌生,但是一定見過他的繪畫風格。 Hockney畢業於我們熟悉的RCA,算是英國第一批波普藝術的開創者。 (劃重點!又是我們熟悉的院校啊餵!只要考上RCA,杰倫也要求帶飛!)他擅長於高飽和度,高對比度的視覺衝擊,如上圖這一幅畫,隸屬於Hockney的游泳池系列,就是他的典型代表作。

周杰倫十分中意Hockney的作品,但是很可惜上圖這幅畫最後並沒有“跟他回家”,而是以9030萬美元的天價被收藏家Joe Lewis收入囊中。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事後周杰倫又可憐兮兮的模仿畫中人物在游泳池旁拍攝了一組照片,看來這幅畫注定變成他心頭的硃砂痣。果然他對類似風格的執念並沒有終結,他在倫敦旅遊時,在Unit London又發現了一位一樣“藍”的當代新銳藝術家Will Martyr

圖中畫作為英國藝術家Will Martyr作品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Will Martyr在圈初露頭角,卻已是名聲大躁。由於同樣重視對藍色的運用,Martyr常被用來和Hockney相比較。他的畫作相比波普藝術,更重寫實和意境,連周杰倫都直言“想住到Will Martyr畫中的房子裡”。由此可見也許周杰倫的執念並不在波普藝術,而在藍色。

圖中畫作為英國藝術家Will Martyr作品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至於另外一位波普藝術家Roy Lichtenstein,同樣也是一位讓人對名字陌生,但是畫作熟悉的“神秘人”。周杰倫直言今年的萬聖節創意就來源於Lichtenstein的作品,更是稱他為“Pop Art Master ”(波普藝術大師)。

圖中畫作為美國波普藝術家Roy Lichtenstein作品

圖源:周杰倫Instagram

他的畫常常以表情包的形式出現,我們所熟悉的複古點陣畫風,還有美式版畫風格,都是來源於Lichtenstein的波普藝術作品。

下次再想到波普藝術,就不要再提老生常談的Andy Warhol,周杰倫的偶像David Hockney和Roy Lichtenstein也同樣是波普藝術大師。

Roy Lichtenstein作品

圖源:medium

今日小結

無論是抽象派大師Gerhard Richter,還是流行藝術代言人Kaws,又或者是波普藝術大師David Hockney,甚至是他的母親葉惠美女士,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看似與音樂無關的藝術,是怎樣的一步步影響,改變著周杰倫的風格。

周杰倫MV對比世界名畫

抽像畫給予他MV中的空間感和質感,流行藝術影響他的個人時尚審美,波普藝術帶動周杰倫連接模糊商業和藝術的概念,而葉惠美女士,作為杰倫生活中的“藝術導師”,更是直接影響了他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作為一代華語音樂的領軍人,如果僅僅只有音樂,是絕對不足以撐起周杰倫的所有創意和個人魅力的。

周杰倫MV對比世界名畫

不僅僅是對世界名曲,古典名著,對世界名畫,周杰倫也是信手拈來,無論是惡搞還是藉鑑,都運用得游刃有餘。音樂,文學,藝術本身就都是人類文化的結晶,而正是這樣大量的跨學科知識和愛好,才是真正讓周杰倫“跨時代”的原因。

沒有誰是天生的的天才,當小朋友們都在看漫畫時,周杰倫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而當我們都以為現在他功成名就,家庭美滿,心寬體胖時,他卻依然在孜孜不倦的拜訪世界大師,收藏名畫,充實自己。試問有幾個人在達到周杰倫這樣Level之後仍然願意繼續學習新的東西,嘗試自己陌生的領域呢?

連擁有這麼高成就的周杰倫,都對藝術飽含著熱情和追求,更何況是本身就是藝術專業的同學們呢?

希望同學們不僅僅是聽偶像的歌,更能學到他對於藝術的執著和熱情,並且思考如何跨領域,多角度的實現藝術的價值。祝大家拿到DREAM SCHOOL的OFFER!離偶像更進一步!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Article

PS-ONE × 企鵝蘭登北亞| 獨家合作!和企鵝高級副總裁兼創意總監一起見證“經典之作”的誕生!

Next Article

作品集“學院派”,真的要不得嗎?

Related Posts